
为深入贯彻《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(2024—2035年)》精神,全方位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,信息工程学院面向全体2024级新生举办了 “榜样引领,共筑学风” 创新创业经验交流分享会。活动中,2022级软件技术3班的李国政同学和2022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1班的邓立斌同学带来了精彩分享,为24级新生在创新创业的道路上指明方向。
一、李国政:多领域竞赛经验倾囊相授
李国政,身为信息工程学院2022级软件技术3班团支书,学习成绩斐然,荣获二等优秀学生奖学金,学科平均成绩超90分。他精通Python语言,专注于GUI编程和计算机视觉领域的学习。在计算机领域竞赛中成绩卓著,于海峡两岸暨港澳地区大学生计算机创新作品赛江西赛区中,一举揽获特等奖、二等奖与三等奖,并代表江西赛区征战全国总决赛,荣获全国三等奖。在创新创业实践方面,他担任江西省高等学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负责人,积累了丰富经验。先后两次参与创新创业赛事,在挑战者杯创新创业比赛校赛中获优秀奖,在建行杯创新创业比赛校赛中荣获二等奖并入围省赛。
分享过程中,李国政指出,计算机专业学生在创新创业比赛中的选题范畴极为广泛,游戏开发、人工智能等皆是热门方向。他推荐Python等编程语言,以及Linux系统、数据库技术等助力项目推进的实用工具。
同时,他还介绍了软件作品赛、蓝桥杯、百度之星等竞赛,并着重强调,积极参与竞赛有助于深入学习基础知识,在与其他参赛者的交流切磋中实现自我提升。
为助力同学们提高编程效率,他推荐了瓦特工具箱,该工具在编程过程中能便捷地进行翻译,有效消除语言障碍。
谈及项目获取与选择,他强调扎实的英语基础和对框架的熟练掌握至关重要,并建议从GitHub上寻找项目进行复现,以此锻炼解读他人代码的能力。在比赛准备环节,他建议借助AI完成商业计划书和PPT,发言稿则依据项目的商业化程度有针对性地准备。在团队组建方面,鉴于创新创业比赛鼓励跨校、跨学院、跨专业合作,团队中可适当吸纳经管、中文等专业的同学,实现优势互补。最后,针对评委提问环节,他提醒信息工程学院的同学们,评委通常较为关注投资计划等问题,团队需提前谋划,做好充足准备。
二、邓立斌:从想法到项目落地的实战历程
邓立斌,信息工程学院2022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1班学生,在学习上始终保持勤奋刻苦的态度,专业课程成绩优异,且不局限于课堂知识,积极探索前沿技术,拓宽自身视野。他先后参与了挑战杯和 “建行杯”(互联网 + )等创新创业比赛。在 “建行杯” 比赛中,邓立斌延续挑战杯讨论时萌生的想法,与本班同学组队,针对停车场难题,提出利用小程序线上预约车位的解决方案。团队通过深入调研、数据挖掘完成项目,成功闯入校赛并斩获三等奖。
作为项目负责人和小程序主要功能开发者,邓立斌不仅锻炼了项目分工与任务分配能力,还在答辩演讲中克服了内心的胆怯。从对小程序制作一窍不通,到能够独立编写程序,他的专业实力显著提升。在项目实践中,他熟练掌握了HTML、CSS、JavaScript前端技术,精通Pytho后端开发,熟悉MySQL等数据库应用,并将物联网与数据分析技术融入其中,充分展现出扎实的专业能力与创新精神。
在生活中,他自律且热爱运动,常常活跃于校园操场,展现出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。在为人处世方面,他真诚友善,在团队协作中善于倾听,能够有效凝聚团队力量,这些优秀品质在他的创新创业之路上发挥了重要作用。
此次分享会内容充实,干货满满,旨在借助榜样的力量,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,营造 “以赛促学、以学促创” 的良好学风氛围。未来,学院将持续完善创新创业支持机制,为学生搭建更多实践平台,推动创新成果转化落地,为有志于创新创业的同学提供全面、实用的指导,期待同学们在创新创业道路上创造佳绩。